关于我国现行交通法规的思考与建议——整理自蓝海永乐(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明宝

慧聪通信网 2021-12-01 18:01 来源:中华网

关于我国现行交通法规的思考与建议

——整理自蓝海永乐(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明宝

一、我国现行交通安全与发展

2021年10月14日至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交通运输部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交通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理念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报告多次强调,中国交通始终将安全发展的要求贯穿于交通运输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安全工作的根本宗旨,注重完善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和交通结构变化剧烈,车辆、行人、道路管理复杂程度不断攀升,交通拥堵等问题集中爆发,智能出行、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新事物大量涌现——这些都对现行的交通法规及管理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国家相关部委及交通领域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就此进行相应的研究与调适。

作为一名深耕工业领域四十年的企业家、城市交通出行的深度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位关心社会民生的普通公民,在此梳理个人对于优化我国现行交通法规及管理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为“安全出行”“便捷出行”出一份力。

二、国内交通事故相关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公开数据:自2013年起,我国交通事故发生总数及死亡人数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并于2019年达到近25万起、6.3万人。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数及死亡人数占比均在90%左右。可见,提升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机动车与行人的管理

以案为例。2020年8月27日20时37分许,程某醉酒后驾驶小型客车沿屯溪区八一大道由西往东行驶,驶至八一大道颐和观邸南门路段时,撞到前方步行的行人孙某,造成孙某受伤,后经黄山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在实际出行中,如果发生了机动车驾驶失控或违规等情况,怎么才能做到及时预判和避让呢?我认为至少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及时察觉和及时避让。在这一点上,对向和后方的车辆行人具有视野上和空间上的天然优势;其次,前方车辆驾驶员如果关注后视镜,也能实现较好的避让。唯一处于极端被动状态的,实际上是前方同向的行人

由于视野盲区、行进速度等原因,当后方出现失控或违规驾驶的机动车时,行人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和避险,极易发生擦挂、碰撞乃至碾压事故。反之亦然,如果处于同向前方的行人抢行或突然转弯,后方的机动车由于行进速度较快、来不及反应以及交通工具自身性质等原因,也极易对前方的行人造成伤害。

那么,为什么不让行人与机动车处于对向,即机动车靠右行,行人靠左行呢?这样一来,当视野正前方的车辆发生失控或违规情况时,行人不就能及时发现并预先进行躲避了吗?如果要施行这样“左右并行”的通行新模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又如何呢?

围绕这些问题,我作出了以下思考。

三、左右并行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思考一:左右并行是否违犯现行交通法规,答案是:并不

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涉及到关键词“右”的条款有: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第五十七条 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可见,法律并未强制要求行人靠右,或者也可以认为行人左行不违法。

思考二左右并行是否颠覆传统交通管理体系,答案是并不

横向来看,世界各国现行交通法律法规中,“靠右行”与“靠左行”的比例大致在7:3,可见左行并不少见。

纵向来看,在汽车出现之后的1934年12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交通法规《陆上交通管理规则》颁布,实行的正是“左行通行制”。到了抗战期间,美产汽车由于马力大、性能好,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左驾车占据数量优势,于是国民政府下令从1946年1月起,汽车一律靠右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也继续维持了靠右通行的通行规则。

所以,左行通行并非前所未有。

思考三左右并行是否是个人一家之言,答案是并非。

在我思考“左右并行”新模式的数十年间,有幸遇到了几位持有相同或类似想法的“知音”。

其一是一位名叫王国栋的农民,河南原阳人。他所在的村紧邻107国道,耳闻亲见的多起交通事故促使他作出了“左右并行”的思考,并将其整理后发表于1998年第10期的《道路交通管理》杂志上。其二是南新乡京华实业公司经理、人大代表刘志华等31人于1999年提出的“左右并行”议案,而此案也是以王国栋的研究为基础。

四、结语及其他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现行交通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行人与机动车为对向并行是具备一定优势、依据和可行性的

另,在此期间,个人对于城市交通拥堵也有一些思考。

如:是否可以在大型道路交汇的信号灯下设立“百米候车区”?即改“车流与行人平齐候车”为“车辆错后行人百米候车”,为车辆从起步到提速至40公里左右提供缓冲,从而提高车辆通过信号灯的效率,达到顺畅车流、缓解拥堵的目的。

以上思考多有不成熟、不周到、不专业处,但仍希望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管理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如有志同道合者可以邮箱留言共同探讨  bluetops8@bluetop.cc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